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01

作者: 时间:2021-11-17 点击数:

课程名称

临床药理学

授课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授课对象

药学专业


授课教师

赵玉梅

职 称

教授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学时

2学时


授课章节

第一章 绪论 第三节 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新药临床研究和评价的具体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将民族利益与个人价值紧密结合


教学方法与手段

PPT、相关视频、新闻报道


思政元素

大局意识、民族精神、热爱岗位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随着人类寿命的不断延长、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医学发展的广泛需求,对药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细菌和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的比例增加,一些严重的人类传染性疾病的威胁,人民群众迫切地希望科学家不断研究出治疗相应疾病的新药,满足治疗需要和解决燃眉之急。然而,新药研究与开发是一个耗时且投资巨大的过程,据统计,经过动物实验评价的一万个化合物中,只有十个进入临床试验,而仅有一个能成为药物上市。许多药品耗费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上市。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华夏大地,新型冠状病毒曾一度让我们措手不及,医护人员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己的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人民的健康。药品是医护人员手中的利剑,为了更好的对抗疫情,从源头遏制疫情的传播,陈薇院士及团队默默无闻不分昼夜,坚守岗位,忘我工作,投身到疫苗的研发当中,发扬了敬佑生命、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伟大精神。

通常疫苗的研究是分多个阶段进行的连续过程。第一阶段是实验室研究开发,接着是动物试验,然后是几个阶段的临床试验。这些分期试验逐步完成后,疫苗才会提交有关部门获得批准进入大批量生产。但由于对疫苗的迫切需求,新冠病毒疫苗研制的多个阶段工作是同时进行,这样做有一个巨大的缺点,就是无法将上一阶段试验的数据提供给下一个阶段试验作为依据或参考。为此工作人员要付出百倍甚至千倍的努力来减少研发所用的时间。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大流行,加拿大科学家研发埃博拉疫苗历时13年,而我国从疫情的爆发至今仅有十个月,我们的疫苗已经开始在医护人员、一线工作人员身上广为使用。

对于大众可能只注意到疫苗研发的成功与否,但它背后才是更值得我们医药学从业人员去关注。人民英雄陈薇院士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夜以继日的工作让她数月白了头,但是她闻令而动、敢打敢拼的精神令我们动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研发成功,是我国科技进步的体现,是大国形象、大国担当的体现,更是对人类的贡献。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如果能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个人价值就会成倍放大。陈薇院士在抗疫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用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彰显了我国的科技实力,用实际行动谱写了绚丽的奋斗篇章。

作为一名医药相关专业学生,祖国医药事业的生力军,也应秉承着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坚守仁心仁术,磨炼专业素质的同时将大局意识、民族精神牢记于心,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

由新药研究的介绍引入实际案例,抗疫期间陈薇院士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民族精神、国家利益放于首位,经过艰苦奋斗仅用数月时间就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疫苗研发成功,体现其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对比埃博拉病毒疫苗的研发过程,更体现出我国科技实力的进步,大国责任的担当。教学中引入实际案例,使教与学更加生动形象,让临床药理学不再停留于冰冷的文字,更能表述在真实的生活之中,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深切体会到强国自信、大爱无疆。鼓励引导学生在培养精湛技术的同时,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民族精神放在首位,为今后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