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89

作者: 时间:2021-10-20 点击数:

课程名称

精神病学

授课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授课对象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四年制康复治疗学专业

授课教师

缪颜嵘

职 称

讲师

课程性质

面授课

学时

2

授课章节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掌握酒精依赖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治疗;掌握戒断反应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授课过程是高校教育的必然趋势。精神活性物质因为其自身的特点,成为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的优势课程。就专业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现象在进行专业理论讲授的同时,把问题联系和上升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从而实现专业理论讲授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可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利用对精神活性物质的了解,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如何成为一名好医生,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教学方法与手段

PPT配图为各种毒品及传播毒品形式

思政元素

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帮助学生远离毒品

(二)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毒物

具体教学案例

对本章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各类疾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和治疗等讲解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共同间接讨论几个问题。第一,自己怎样认识和看待病毒;第二,作为一名医生怎样面对病毒及感染的病人;第三,应对病毒的流行社会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从这三个问题侧面阐述当面对病毒的流行时,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为社会做出哪些贡献;当面对疫情时如何作一名合格的医生,尤其讲述本章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

(一)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帮助学生远离毒品

毒品犯罪始终是我国长期以来最为重视的犯罪类型之一,近些年来毒品逐步渗透到高校环境中。以北京市朝阳法院审理的案件为例,从2013年受理了第一起高校学生毒品犯罪案件开始,截至2016年初,朝阳法院已先后受理了20起高校学生毒品犯罪案件,而在2012年以前,他们基本没有遇见过大学生毒品犯罪问题[3]。毒品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校风校纪,更毒害了我国思想健康、积极向上的高校学生。分析高校学生毒品犯罪的原因可能与毒品类型繁多、学生不易有效辨析和学生涉世未深、网络信息覆盖率激增等原因有关。

(二)通过课程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毒物

近年来,以大学生投毒事件为主的高校校园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如1995年清华大学铊盐投毒事件、1997年北京大学铊盐投毒事件、2007年中国矿业大学铊盐投毒案、2013年上海复旦大学二甲基亚硝胺投毒案等。在这些案件中,罪犯都是利用课堂上学过的毒理学知识,或是在实验室可以取得的化学药品实施犯罪。在药物毒理学课程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认识毒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对本章节内容总结,再次强调掌握内容,从本章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中树立学生们相信科学和正确的认知。介绍本章内容最新的进展,上述问题将在下章授课前进行讨论。


教学反思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