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80

作者: 时间:2021-10-06 点击数:

课程名称

妇产科学

授课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授课对象

临床、教改、麻醉、检验、

影像、口腔、预防


授课教师

崔莹

职 称

讲师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八章 妊娠并发症 第二节 异位妊娠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熟悉输卵管妊娠的鉴别诊断

了解异位妊娠的定义及分类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培养医学生医德、自信、担当和职业精神,塑造医学生的价值观。


教学方法与手段

问题-启发式教学法(PBHT),案例式教学法(CBL),小组讨论思考


思政元素

爱岗敬业,尊重平等、诚信严谨、友善关爱、爱伤意识、仁心仁术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本节课 (5分钟)

2.主体部分介绍(60分钟)

3.案例分析(15分钟)

4.课堂小结,课后练习(10分钟)

一、导入本节课:通过讲述20年代我国妇产科领域的领军人物---林巧稚的故事,林老的事迹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妇产科人,林老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爱国情怀,热爱本职工作,对待患者一视同仁,给患者给予最及时,最贴切的关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二、主体部分介绍:异位妊娠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急腹症,是早期妊娠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采用“问题-启发式教学法(PBHT)”先播放一段“什么是异位妊娠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探究的兴趣。首先说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需要重点掌握哪些内容,然后通过对输卵管妊娠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讲解,提出“异位妊娠”这个疾病有何特点?对有亲友陪同的未婚女性患者如何询问病史等问题,启发学生对如何诊断该病及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进行思考,探讨解决措施,让同学们在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学习如何沟通关心爱护患者,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增强爱伤意识。

三、案例分析:采用案例式教学(CBL)方法,模拟临床体验,结合课程内容插入“28岁未婚女子输卵管异位妊娠破裂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案例,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4-5人组成学习小组,共同讨论分析疾病的特点,诊治过程需要注意的事项,紧急情况时该如何处理等问题,强化学生团结协作、友善互助的精神,同时培养学生的应急处置能力。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初步学习应对突发事件,兼顾对患者的安抚,培养学生们严谨的职业能力。

四、课堂小结,课后练习:总结本节课重点,加深印象;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本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好,上课认真听讲,课堂气氛活跃,很喜欢这种上课模式,时刻都会意识到作为一名医学生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是多么重要。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模式,同学们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而且学会了如何尊重病人,如何和病人交流,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除此之外,对于课程思政教育的延伸,还有很多途径,可以通过课外补充辅助教学途径,例如慕课、第二课堂,社团活动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为新时代社会建设提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