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73

作者: 时间:2021-09-22 点击数:

课程名称

儿科学基础

授课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教改试点班


授课教师

孟微

职 称

讲师

课程性质

专业课

学时

2


授课章节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新生儿、围生期概念、新生儿分类

熟悉:正常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外观特点和生理特点

了解:足月儿和早产儿护理。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思政元素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在工作和生活中热爱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在思想上学会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以患者为核心”,并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实践中努力钻研,不断创新。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视频。


思政元素

1、热爱工作,遵守职业道德 2、“以人为本”,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


具体教学案例



案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一个早产儿出现:腹胀,腹壁稍红,似有水肿,片子没有明显穿孔迹象,但肠壁积气,血小板下降,凝血多项异常。基本明确诊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严重。明确告知家属,孩子病情危重,本病死亡率高,目前可手术治疗,但术后成活率仅为50%,部分患儿可出现生长发育不良及神经发育不良,重症可出现腹膜炎、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术后亦可遗留肠管狭窄及短肠综合征等后遗症。家属决定抢救,手术打开腹腔,发现小肠多处点状坏死,为保证成功果断造痿,37分钟手术结束。患儿术后一度生命体征不平稳,及时与家属沟通,再次下病危通知书,家属极其焦虑,但仍坚持抢救,通过家属及医护人员共同努力,患儿于生后两个月顺利出院。出院后定期到医院复诊,2个月后孩子各方面反应一切正常。

家长疑问:1.孩子入院时没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不是治疗不当引起?2.我这个孩子三代单传,怎么就这么不幸呢?3.做完手术了,孩子应该一天天好转,怎么加重了呢?

思政元素:

1热爱工作,遵守职业道德

因诊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病情严重,需告知家属,在手术治疗后,成活率仅为50%,术后还会出现的综合征,这是必须告知患儿家属的,患儿家属只有在了解所有治疗过程中能出现的结果后,才能从孩子自身出发,做出相应能承受的决定。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自己的责任感,法律意识和大局意识,全方位考虑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患儿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家属可能出现的情绪问题,充分尊重病患家属,理解病患家属的内在“隐情”,从患儿家属的角度出发,给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不因患儿家属紧张,着急就乱开药,多开药,收受贿赂等。

2“以人为本”,用辩证思维看待问题

儿科患儿具有自我表达能力差;情感控制能力低下;对疾病的耐受力低下,反应性强;检查治疗不宜合作;患病后依恋及依赖性增强的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再次下病危通知书,患儿家属极其焦虑,容易怀疑医生医术或出现紧张激动的情绪,如果此时,患儿家属并不配合就会在诊治过程中加重医生看病的难度和负担,造成双方压力增大,产生矛盾。因此在手术前除了要告知患儿家属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危急现象,还要关注家属的情绪,根据患儿情况和家属状态有效沟通,取得家长理解和信任。如果患儿家属不配合,不理解,也不能激进的跟患儿家属激化矛盾,而是站在患儿和家属的角度上用辩证的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沟通过程中,从对立中寻求统一,尽可能使对立和统一达到平衡,在平衡中达到医生和患儿家属的和谐状态。




思政元素在课程中运用中,不能趋于形式化,思政问题讲完后,遇到其他同类问题时,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灵活运用,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思政于《儿科学》相互融合的过程中,光有理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理解过于单一,应把课程思政应用到《儿科学》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感受课程思政在现实工作中的重要性,并真正认同国家出台的相应的方针政策。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多种教学方式,力求引起学生共鸣,达到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喜欢《儿科学》,真正有理想,有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准备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