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57

作者: 时间:2021-08-18 点击数:

课程名称

基础医学概论

授课学院

基础医学院

授课对象

19级应用心理学


授课教师

冯 华

职 称

副教授

课程性质

必修考察

学时

108


授课章节

第十一章  循环系统


专业知识

教学目标

【掌握】心力衰竭的概念和心肌收缩性减弱的基本机制。

【熟悉】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诱因,心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机制,心脏代偿反应和心外代偿反应,机体的主要功能和代谢变化,肺循环淤血、体循环淤血和心输出量不足的临床表现及其机制;改善心脏舒缩功能和减轻心脏前、后负荷的方法。

【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心脏各部分舒缩不协调,神经-体液的代偿反应。


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要兢兢业业、勇于创新,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断进取的决心去攻克医学难题,大医有魂   仁心仁术。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法。 


思政元素

向同学讲述黑龙江省第一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手术的主刀医生夏求明教授,学习他“心无名利,只念家国”的精神。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案例内容:

1.简要介绍夏求明教授

夏求明,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1952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1980年获得美国杜鲁门医学院心血管医师合格证,是黑龙江胸心外科重点学科带头人,曾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国家成果评审委员会委员;多次被评为全国百名优秀医生、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并于1990年获得终身教授荣誉。

2.介绍夏求明教授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

夏求明教授最突出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心脏移植领域。1992年4月26日,由夏求明教授主刀,为患者杨玉民成功实施心脏移植手术。这是夏求明教授主刀的第一台心脏移植手术,也是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的首例。术后,杨玉民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他的妻子也在他术后第二年怀孕了,生下了一个女儿。在杨玉民心脏移植的第八年,他遭遇了一场严重车祸,但除了大量外伤和心率加快外,他的心脏依然有力的跳动着。2010年11月,在心脏移植18年半后,杨玉民因严重痛风导致急性肾损伤入院,最终因多脏器衰竭去世,在他去世时,他是我国心脏移植术后存活最长记录的保持者。杨玉民创下的我国心脏移植术后最长存活记录在几年后被于文峰打破了。于文峰和杨玉民有诸多共同之处,他们都是在哈医大二院进行的心脏移植手术,他们的主刀医生都是夏求明教授,他们在术后都创下了最长存活记录。

3.介绍夏求明教授心无名利,只念家国的奉献精神

夏求明教授于1952年毕业后就志愿来到祖国边陲黑龙江工作。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从事心胸血管外科医、教、研工作,开创并发展了我省心胸血管外科事业:50年代以气管插管麻醉起步,打开胸外科禁区,开展系列临床研究及进一步开展低温阻断循环和体外循环的研究,最终进入临床应用使相关技术与国内同步发展;60年代进一步拓展哈医大二院胸心外科发展,使患者量不断增加,同时加强临床科研工作,先后发表多篇临床文章,使二院胸心外科逐渐在省内确立领先地位。70年代后期重新恢复心内直视手术,在面临巨大阻力时仍奋发图强,为了缩小与国外差距,加快心胸外科发展,较早地开展瓣膜移植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在国内最先研制出软支架生物瓣膜并应用于临床,多次获省政府集体奖等奖励,哈医大二院胸心外科因此被黑龙江省政府列为重点建设学科。80年代致力于心脏移植,心肺移植领域的发展。在心脏移植术式、心肌保护及移植术后排斥反应治疗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此外在瓣膜成形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心脏病、瓣膜置换术、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等诸多方面亦有较高建树,带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胸心外科成为黑龙江省牵头学科并一直处于领先地位。90 年代,夏求明教授,克服有限的条件,通过刻苦钻研和自力更生的不懈努力,开展了同种异体心脏原位移植的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于1992年成功施行首例心脏移植,此后连续进行了多例成功的心脏移植手术,并取得了长期存活的优良效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仍保持亚洲心脏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生存质量最高的纪录,引起国内外瞩目。

教学方法:案例式教学法

信息化手段:多媒体PPT

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讲授完心衰的治疗原则心脏移植之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现在全亚洲心脏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生活质量最高是哪个医院创造的?





















理论教学内容部分:关于影响心功能的因素部分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自行准备已学过的内容,从而节省课上的导入时间。

思政教学内容部分:再广泛收集一些在心脏病防治领域的一些名医的事迹,但授课的过程中以案例的形式向学生讲授,教育学生向这些名医学习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的精神。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