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名称:“珍妮特·罗利”科研成就和生平事迹 二、案例内容:在介绍完课程内容和特点后,引入费城染色体的研究者“珍妮特·罗利”的科研经历和科研成就:珍妮特·D·罗利(Janet D. Rowley),芝加哥大学医学系和分子遗传学与细胞生物学系的布拉姆雷司杰出教授,将肿瘤发展与基因异常相联系的先驱。 自1960年美国诺维尔博士和杭格尔福特博士发现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细胞里,第22号染色体的长臂缺失了一块后,费城染色体一直就是这个缺失染色体的代名词,直到1973年,揭开了费城染色体的神秘面纱,9号和22号染色体长臂相互易位形成的,这一里程碑式的发现奠定了肿瘤遗传学这门新兴学科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基因研究做好了理论铺垫,以费城染色体形成的理论基础为指导,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现费城染色上Bcr-Abl新兴的融合基因,导致了肿瘤细胞大量的增殖,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种称为格列卫的药物被设计出来用于特异性封闭该融合基因。该药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效果奇佳,三期临床试验还未完成,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即批准于临床应用,整个审批过程仅用了72天,创造了新药批审的最快纪录。由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成为一种可以治愈的癌症。(15分钟,配合珍妮特·罗利工作的照片的演示和她科研经历来讲授) 三、教学方法及引入思政内容: 1.演示法: 通过在课堂上演示“珍妮特·罗利”科研工作的照片以及她分析的染色体照片,介绍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工作特性,让同学们切身感受科学严谨的重要性,染色体诊断准确对患者的影响。增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意识,以人为本,推进社会文明。 2.讲授法: 讲授费城染色体的发现以及最终抗癌药格列卫的研发成功整个过程,说明失败在科研中常在,关键在于不怕失败,要在失败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团队具有合作探究,友善,团结协作,百折不挠,坚持追求目标和理想并为之奋斗的精神,崇尚集体主义风尚,体现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要求。 3.讨论法和提问法: 介绍“珍妮特·罗利”科研成就和生平事迹,针对内容,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在讨论和问题解答中, 感悟理解成功并非偶然,无论什么时候开始学习都为时不晚,医者的仁爱和坚韧将是他们前进的动力,鼓励学生为追求医学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发扬爱国的民族精神而奋斗终生。讨论中注意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构建和谐明民主的讨论氛围。 4.信息化手段 多媒体课件PPT展示“珍妮特·罗利”工作时、被颁奖时和核型分析的染色体照片,文字简单介绍,超链接链接她的生平激励人的事迹等;网络资源辅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