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免疫学防治这一章主要内容包括免疫学预防与免疫学治疗,本章的内容与当今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的背景十分契合,尤其是抗疫的侧重点集中在疫苗研制和抗体制备的过程中,在这一章中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融入自然,学生共鸣感强烈,接纳度高,易于潜移默化的实现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 (一)免疫学预防: 疫苗及其制备的基本要求:疫苗的概念;疫苗的基本要求 人工主动免疫: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亚单位疫苗;蛋白重组疫苗、载体疫苗、核酸疫苗(DNA疫苗、RNA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抗毒素、人工免疫球蛋白制剂、人工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制剂、细胞因子制剂 疫苗的应用:抗感染与计划免疫;抗肿瘤 融入思政内容: 结合脊髓灰质炎疫苗成功实例,以2019感动中国人物视频,向学生介绍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顾方舟先生;这位伟大的“糖丸爷爷”为了检验疫苗对人体是否安全,在没有自愿者的情况下,冒着瘫痪的风险以身试药,在需要幼儿志愿者的情况下,他又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将疫苗试验在自己不足一周岁的儿子身上。他的一生心血化作一颗颗糖丸,为万千儿童建造了“生命方舟”。他称自己“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为了消灭脊髓灰质炎他奋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视频不但使学生了解了“麻痹糖丸”的制备研发过程,同时也激发学生以老一辈科家为榜样,培养学生科技报国为国奉献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教学内容 (二)免疫学治疗 分子治疗: 分子疫苗治疗; 基于抗体的治疗:多克隆抗体疗法;单克隆抗体和人源化抗体治疗;抗体靶向治疗。 细胞因子治疗; 细胞治疗:细胞疫苗;过继免疫细胞治疗。 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 融入思政内容: 引入北京大学谢晓亮团队在新冠病毒防治抗体制备过程中,从60名康复期患者的血浆里,找到8400个抗体序列,以大海捞针的形式,寻求有效的高活性的中和抗体的事迹,引导学生学习科研人员,不计辛劳,克难攻坚的创新意识、科研精神和探索精神及团队协作力。培养学生在科学的海洋理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对比法、提问讨论法; 信息化手段:多媒体:PPT、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