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衣原体是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衣原体的发育周期、致病性,以及主要病原性衣原体的血清型及致病性。 在讲衣原体概述时导入课程思政案例: 中国邮票上唯一的微生物学家——汤飞凡:汤飞凡是我国著名医学病毒学家,成功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汤飞凡12岁入长沙城南小学堂,3年后毕业就追随二哥考入甲种工业学校。虽然学工,但从小目睹家乡父老贫病交加的他,却一直有悬壶济世的理想。直到2年后湘雅医学院成立,汤飞凡二话不说退学学医,成为湘雅医学院首届学生。7年寒窗,面对医学院极高的淘汰率,毕业时仅剩10人,汤飞凡便是其中之一。汤飞凡立志要研究细菌学和传染病,所以刚毕业他便赴哈佛医学院深造,他更是第一个投身病毒学研究的中国人。哈佛毕业后毅然决定回国,在上海他草创实验室开展研究,首先研究的是沙眼,1935年发表论文,推翻了日本人认为的沙眼病原是细菌。七七事变爆发,他到一线的救护站,离火线仅有几百米。战争期间重建中央防疫处,研制出国产青霉素、生产天花、白喉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等。1954年重新研究沙眼病原体,建立沙眼包涵体研究、猴体感染研究(用恒河猴建立世界第一例沙眼动物模型),直至1955年采用鸡胚卵黄囊,第8次病毒分离试验,成功分离出第一株沙眼病毒——TE8。为了进一步确定所分离的病毒就是沙眼病原体,1958年元旦,主动将TE8接种至自己的眼睛中,获得了典型沙眼,以验证该病毒对人的致病性。这一发现,让人们准确找到了沙眼治疗的药物。这个事件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邮票上唯一的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发现沙眼衣原体对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 通过本案例的导入激发学生民族荣誉感和爱国情怀,以及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并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典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