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32

作者: 时间:2021-06-22 点击数: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授课学院

基础医学院

授课对象

19级医学检验技术


授课教师

石学魁

职 称

教 授

课程性质

专业课

学时

0.5


授课章节

第十五章 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第三节 衣原体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衣原体的概念和特性,沙眼衣原体的亚种和所致疾病;熟悉衣原体的发育周期,肺炎衣原体所致疾病、鹦鹉热嗜衣原体的致病性;了解衣原体形态、染色、培养特点、抗原构造、分类、抵抗力。沙眼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诊断与防治;肺炎衣原体及鹦鹉热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诊断与防治。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与担当。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加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相关内容,并简要介绍汤飞凡的学习经历;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相关文献内容。线上学习《常见感染病》中沙眼等相关视频,及完成相关章节测试。


思政元素

我国邮票上唯一的微生物学家——汤飞凡,沙眼衣原体的发现对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激发对本课程学习兴趣,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衣原体是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衣原体的发育周期、致病性,以及主要病原性衣原体的血清型及致病性。

在讲衣原体概述时导入课程思政案例:

中国邮票上唯一的微生物学家——汤飞凡:汤飞凡是我国著名医学病毒学家,成功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汤飞凡12岁入长沙城南小学堂,3年后毕业就追随二哥考入甲种工业学校。虽然学工,但从小目睹家乡父老贫病交加的他,却一直有悬壶济世的理想。直到2年后湘雅医学院成立,汤飞凡二话不说退学学医,成为湘雅医学院首届学生。7年寒窗,面对医学院极高的淘汰率,毕业时仅剩10人,汤飞凡便是其中之一。汤飞凡立志要研究细菌学和传染病,所以刚毕业他便赴哈佛医学院深造,他更是第一个投身病毒学研究的中国人。哈佛毕业后毅然决定回国,在上海他草创实验室开展研究,首先研究的是沙眼,1935年发表论文,推翻了日本人认为的沙眼病原是细菌。七七事变爆发,他到一线的救护站,离火线仅有几百米。战争期间重建中央防疫处,研制出国产青霉素、生产天花、白喉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等。1954年重新研究沙眼病原体,建立沙眼包涵体研究、猴体感染研究(用恒河猴建立世界第一例沙眼动物模型),直至1955年采用鸡胚卵黄囊,第8次病毒分离试验,成功分离出第一株沙眼病毒——TE8。为了进一步确定所分离的病毒就是沙眼病原体,1958年元旦,主动将TE8接种至自己的眼睛中,获得了典型沙眼,以验证该病毒对人的致病性。这一发现,让人们准确找到了沙眼治疗的药物。这个事件让学生充分认识中国邮票上唯一的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发现沙眼衣原体对世界医学的重大贡献。

通过本案例的导入激发学生民族荣誉感和爱国情怀,以及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并为学生的良性发展典型基础。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

将思政案例有机的融入课程教学,可对学生的良性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在教学中可选用适宜方法,实现课程思政与医学微生物教学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将来更好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知识储备。在课程教学中向学生传递正能量,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所学课程的重要意义,树立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当然,由于课时的原因,科学上的许多发现和事例不可能全部介绍,但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课外读物了解科学家的发现之旅。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