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5

作者: 时间:2021-06-10 点击数:

课程名称

临床医学导论

授课学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

授课对象

2019级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1-14班


授课教师

代丹丹

职 称

副教授

课程性质

必修考查课

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三章  医疗中的人际沟通

第一节 人际沟通的过程和技巧  第二节 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专业知识

教学目标

掌握人际沟通的过程和技巧,了解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和影响因素。


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

树立学生“人本位”医疗理念,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在课程中隐性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融入其中,为年轻的医学生由此踏上献身医学这一崇高职业的漫漫征程架起了一座桥梁。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授课 


思政元素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左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友善)、文化自信、德育:裘法祖。


具体教学案例



第三章 医疗中的人际沟通

第一节 人际沟通的过程与技巧

导课5分钟 讲授沟通的重要性,尤其是医患沟通

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

特征:一是互相作用;二是互为主体。

过程:包括发出者、接收者、信息渠道、反馈五个主要因素。

重点内容:沟通的技巧 启发式教学、讲解15分钟

课程思政:微笑的方式、目光的注意事项,传统文化

一、技巧

1、提问的技巧

有效的专业提问方式有:开放式、封闭式、假设性、清单式、指导式等提问

2、聆听的技巧

医生倾听病人的主诉时,要用简短的词语来回应。

3、表达的技巧

始终抓住主题,限制离题发挥,讲话不要求快、求多;相关的情节要具体仔细,作为证据的情节更要具体细致。

课程思政:运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说明。5分钟

提问:猜猜看谁在微笑?

第二节 医疗活动中的人际关系

一、医患关系

1、定义:医患关系是指从事医学职业的人员与患者在医学实践中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称。

2、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

(1)、以人文本原则

(2)、整体原则

(3)、同情原则

(4)、保密原则

(5)、反馈原则

(6)、共同参与原则

3、医患沟通的影响因素

医患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经济、伦理道德和宗教信仰的基础之上的,明显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教育培训体系方面的因素

(2)、医务人员方面的因素

(3)、病人方面的因素

(4)、医疗管理方面的因素

非语言交流有很多:面部表情、眼神、身体的姿势、必要的触摸、倾听。

二、医际关系和沟通

1、医生之间的关系

2、医护关系

3、医疗中的团队关系和沟通

4、医疗专业人员与医疗行政管理人员的关系

课程思政:引入《左传》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名医:裘法祖“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这不可以为医”。推荐书籍《唤醒医疗》





















教学实施中的互动反应良好,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理论的内容可以增加应用实际临床中的案例来进行讲解,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实践方法中应增加多种形式,例如合适视频的选择。以课程本体为载体,融入体现时代特征的德育内容,纵贯横通,实现得知融合,系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